就在7月的最后几天,来自《新华社》的消息显示,欧盟委员会在2周前,公布了一份价值2万亿欧元的天价长期预算。而这其中,有一份原本涵盖2028年到2034年的计划,却在最近被要求提前实施。这一举措,引发舆论哗然。
按照报道来看,这份要求加速的计划,是一份总价值大概170亿欧元的军事机动能力投资计划。这一计划的核心逻辑是打通欧洲各国军队的调动壁垒,简单点说,就是修路,用于联通欧盟各国的道路。修一条捅进俄罗斯心脏的路。
为什么会被提前。因为这一计划的前身,属于是一个“烂尾工程”,被重新修整改革后,摆上台面的东西。根据欧盟财政监督机构报告,原本用于2021至2027年的17亿欧元后勤经费,因协调成本远超预期,竟在2023年底提前耗尽。一个极具讽刺的案例是:持有欧盟通行证的旅客可自由往返法比两国,但法国军队进入比利时却需提前45天申请。当法国坦克碾压过比利时道路时,连基础设施标准差异都能导致路面损毁和经费纠纷。这种碎片化后勤体系在俄乌冲突的炮火中暴露无遗,迫使欧盟以十倍资金规模重启军事一体化进程。
展开剩余65%为此,欧盟不得不决定将170亿欧元,提前用于全面改革欧洲大陆的一系列基础设施,确保一旦出事,各国军事部队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响应,而不至于被堵在什么垮掉的大桥、泥泞的道路上。
直观来看,俄罗斯的军事威胁,肯定是欧盟做出这一决定的直接驱动力。2025年上半年俄军对乌克兰的攻势创下自2022年以来平民伤亡新高,6,754名平民死伤的数字背后,是俄军工复合体每年840至1020枚弹道导弹的产能碾压。仅上个月,超过5000架俄军远程无人机就将乌克兰夜空化为“炼狱”。
更令欧洲焦虑的是,其防空系统年拦截上限仅300枚弹道导弹,而摧毁一枚导弹需消耗两枚拦截弹的战术规则,使防御效率进一步打折。面对俄罗斯导弹产能上半年15%-40%的激增,欧洲军工的缓慢增产显得杯水车薪,迫使战略从“区域拒止”转向“源头打击”,德国秘密提供远程无人机、英国制裁俄罗斯油轮、荷兰咬牙捐出整套爱国者系统的举动,都昭示着“被动防御”时代的终结。
当然了,美国的战略摇摆,或许也是深层原因之一。特朗普冻结对乌军援并暗示收回3500亿美元投入,彻底惊醒了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伞的欧洲。国务卿鲁比奥将俄乌冲突定义为“美俄代理人战争”的言论,进一步削弱了欧洲对北约集体防御机制的信任。冯德莱恩的8000亿欧元“重新武装欧洲”计划在此背景下加速落地,通过放松财政规则释放650亿欧元军费,并设立150亿欧元贷款机制。德国同步修订《国防采购法》,将装备采购阈值从1.6万美元提升至5.8万美元,允许跳过招标流程,直指“十年内重建国防根基”的目标。甚至连民众都被动员储备72小时生存包,冷战式的民防体系重现欧洲,折射出安全焦虑已渗透至社会神经末梢。
不过,坦率地说,欧盟能不能将这一计划推动下去,这恐怕都要打个问号。这一点,其实和欧盟想要搞军事自主却困难重重,是一回事。欧洲的内部协调机制早已经千疮百孔。波兰因毗邻俄罗斯坚持强化北约保护,曾强硬要求法国删除“降低依赖北约”的声明措辞;西班牙意大利聚焦非洲移民问题;德国受战败国身份制约需美国首肯才能扩军;法国则不愿独自承担军费主责。
诚然,欧盟斥资170亿欧元修路,看似在威胁俄罗斯,可本质却是在美俄战略夹缝中寻找自主出路。而真实的利益冲突,或许将彻底扼杀欧盟一切尝试“自救”的道路。
发布于:江西省富明证券-114配资查询-免费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