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命运的分岔口出现时,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"娜娜嫁到韩国当贵太太,米米一个人去中国受苦,"泰国椰子园里,玛丽对丈夫苏猜感叹道,"我们只能多关心关心小女儿了。"
三年过去,这对泰国农民夫妇决定跨越国界,分别探望远嫁韩国和独自闯荡深圳的两个女儿。他们满怀着对大女儿光鲜生活的期待,和对小女儿艰难处境的担忧踏上旅程。
然而,当真相逐一揭开,两个女儿的真实生活状况,让这对夫妻俩的认知彻底颠覆了......
01
三年前的秋天,泰国清迈郊外的小村庄里锣鼓喧天。
苏娜披着雪白的韩式婚纱,坐在花轿里,脸上的笑容比秋日的阳光还要灿烂。村里的大喇叭响了一整天,播放着欢快的泰语歌曲。家家户户都派人来送礼金,连平时最抠门的杂货店老板也包了五百泰铢的红包。
"苏娜这丫头真是有福气!"村长的老婆在人群里大声感叹,"嫁到韩国去享清福,以后就是贵太太了!"
"是啊是啊,韩国多发达啊!"邻居大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,"电视里的韩国女人个个都那么漂亮,住的房子都像宫殿一样。"
苏娜的父母坐在主位上,脸上笑开了花。父亲苏猜数着厚厚一沓礼金,嘴都合不拢了。母亲玛丽擦着眼角的泪水,逢人便说:"我家娜娜从小就聪明,知道找个好人家。"
人群中,22岁的苏米静静地看着这一切。她穿着朴素的蓝色长裙,手里捧着行李箱,显得格格不入。
"米米,你干嘛拿着箱子?"苏娜从花轿里探出头,疑惑地问道。
"姐姐,我明天就要去中国了。"苏米的声音很轻,但在嘈杂的锣鼓声中听起来格外清晰。
瞬间,周围安静了下来。
"什么?"父亲苏猜皱起了眉头,"去中国干什么?韩国多发达啊!你去中国受那个罪干什么?"
"就是啊,米米,"母亲玛丽急忙站起来,"你看你姐姐,多有福气。你也别太倔了,找个好人家嫁了多好。"
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:
"苏米这孩子就是想法太多。"
"女孩子家家的,非要自己吃苦。"
"苏娜真有福气,嫁到韩国享清福。苏米这孩子就是倔,非要自己吃苦。"
苏娜从花轿里走下来,拉住苏米的手:"妹妹,你想清楚,中国那么远,一个人多危险。还不如找个好人家嫁了。"
苏米看着姐姐精致的妆容,又看看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。她深吸了一口气:"姐姐,我想靠自己的能力生活。"
"能力?"苏娜笑了,"女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嫁个好男人。你看看我,以后住洋房,开轿车,多好啊。"
苏米没有再说话。她提起行李箱,向父母鞠了个躬,转身走向村口。
身后传来苏娜的声音:"米米,你会后悔的!"
02
三年过去了,村子里的生活依然平静如水。
每天傍晚,村民们最爱做的事就是聚在杂货店门口,刷手机看两姐妹的动态。
苏娜的朋友圈总是最热闹的。她隔三差五就发照片:摆得整整齐齐的韩式小菜,各种牌子的化妆品,偶尔还有老公送的小礼物——一束花,一盒巧克力,一只毛绒玩具。
"哇,你们看苏娜又发照片了!"村长老婆举着手机给大家看,"这些化妆品都是韩国的名牌,一支口红就要好几百块钱呢!"
"还有这个泡菜,看起来就很高档!"邻居大妈们围过来,"韩国人就是讲究,连个小菜都摆得这么精致。"
但如果仔细观察,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:苏娜的所有照片,背景都是同一面白墙,同一个小窗户,同一张木桌子。三年了,从来没有拍过韩国的街景,没有和朋友的合影,甚至连她老公的脸都很少出现在照片里。
相比之下,苏米的朋友圈就冷清多了。她很少发动态,偶尔发一张深圳的夜景,高楼大厦灯火通明。有时候会发一张工作照,穿着工装在办公桌前认真工作的样子。
"苏米这孩子,看起来就很累。"村民们摇着头说,"女孩子家家的,何必这么拼命呢?"
"是啊,你看她发的照片,都是在加班。深圳那地方,听说竞争可激烈了。"
"还是苏娜有福气,看她过得多滋润!每天就是化化妆,做做饭,多轻松啊!"
父母苏猜和玛丽也是这么想的。每次和两个女儿通电话,态度截然不同。
和苏娜通话时,他们总是满脸笑容:"娜娜啊,在韩国还习惯吗?老公对你好不好?"
"挺好的,爸妈。"苏娜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,"老公很疼我,婆婆也很好。就是有点想家。"
"想家就回来看看嘛!"玛丽心疼地说,"机票钱爸妈来出。"
"不用不用,"苏娜连忙说,"我们自己有钱。就是最近老公工作比较忙,抽不开身。"
和苏米通话时,父母的语气就变了:
"米米,工作别太拼命了。"苏猜的声音里带着担忧,"一个女孩子在外面,要学会保护自己。"
"我知道的,爸爸。"苏米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,"工作还行,能养活自己。"
"唉,"玛丽叹了口气,"你什么时候能找个人嫁了?女人总要有个依靠才安稳啊。你看你姐姐,多幸福。"
电话那头,苏米沉默了一会儿:"妈妈,我现在挺好的。"
"好什么好?"玛丽有些急了,"一个人在外面漂着,有什么好的?还不如早点回来,妈妈给你介绍几个小伙子。"
每次通话结束,父母都会在心里对比两个女儿的境遇。苏娜嫁到了发达的韩国,有老公疼,有婆婆照顾,过着贵太太的生活。而苏米呢?一个人在中国打拼,听起来就很辛苦。
村里的女孩子们也都以苏娜为榜样。陆续有好几个姑娘通过婚介嫁到了韩国,出嫁前都要来看看苏娜发的照片,学习怎么做韩式料理,怎么化韩式妆容。
"苏娜真是我们村的骄傲!"村长在村民大会上说,"大家都要向她学习,嫁个好人家,过好日子!"
只有苏米,显得越来越"不合群"。
03
变化是最近这半年的时间里发生的。
父母俩发现,苏娜的电话变得越来越奇怪。
以前她一打就是一个小时,和父母聊韩国的天气,聊婆婆做的菜,聊老公买的新衣服。现在呢,十分钟就匆匆挂了。
"娜娜,怎么这么快就挂电话?"玛丽总是不舍得,"多聊一会儿嘛。"
"妈妈,我...我还要做饭呢。"苏娜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,"婆婆在等着吃饭。"
"那行,你忙你的。记得要好好照顾自己。"
苏猜在一旁皱着眉头:"娜娜的声音怎么这么哑?"
"可能是感冒了吧。"玛丽也有些担心,但很快又安慰自己,"韩国冬天冷,感个冒很正常。"
上个月的那次通话更奇怪。苏娜刚说了几句话,电话就突然断了。玛丽赶紧回拨,响了很久才接通。
"娜娜,怎么回事?刚才电话断了。"
"哦...信号不好。"苏娜的声音有些慌乱,"妈妈,我...我先挂了,一会儿再给你打。"
但是这个"一会儿",等了三天。
再次通话时,苏娜又恢复了平静:"妈妈,最近过得怎么样?"
"我们都挺好的。娜娜,你是不是瘦了?声音听起来没什么精神。"
"没有没有,我很好。老公对我很好,婆婆也很疼我。"苏娜赶紧说,但语气听起来像是在背书。
最让父母心疼的是,苏娜开始暗示想回国探亲。
"妈妈,我好想你们。"有一次通话时,苏娜的声音里带着哭腔,"好想回家看看。"
"那就回来啊!"玛丽激动地说,"妈妈想死你了。机票钱我们出,你赶紧回来。"
"不...不用了。"苏娜沉默了一会儿,"机票很贵的,要好几万块钱呢。还是算了,我们要省钱。"
"省什么钱啊?"苏猜在旁边大声说,"我们把家里的地卖了也要让你回来!"
"爸爸,真的不用。"苏娜的声音更小了,"我们在韩国花钱的地方很多,要买房子,要...要准备以后孩子的教育基金。"
听到这话,父母反而更加心疼了。
"你看看我们的女儿,"玛丽挂了电话后,眼圈红红的,"在韩国当贵太太,连回个国都舍不得钱,一定是太懂事了。"
"是啊,"苏猜点点头,"娜娜从小就懂事。现在又要为小家庭考虑,当然要省钱。"
"我们不能给女儿添负担。"玛丽擦擦眼角,"等我们再攒点钱,就去韩国看她。"
他们没有注意到,苏娜每次提到回国时,声音里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,和被拒绝后的失望。
04
接下来这三年,苏猜和玛丽一直在攒钱。
他们把每个月卖椰子和香蕉的钱都存起来,连买新衣服都舍不得。家里的那个铁盒子越来越沉,里面塞满了皱巴巴的纸币。
"我数过了,"苏猜把钱摊在桌子上,"够买两张去中国的机票,还能剩一些零花钱。"
"那韩国呢?"玛丽担心地问。
"韩国的机票太贵了,"苏猜摇摇头,"要两万多泰铢一张。我们的钱不够。"
玛丽想了想:"那就先去看米米吧。毕竟中国近一些,机票便宜。等我们再攒些钱,明年再去韩国看娜娜。"
"就这么定了。"苏猜点点头,"虽然米米混得不如娜娜,但她也是我们的女儿。"
当天晚上,玛丽给苏米打了电话。
电话响了几声才接通,苏米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:"妈妈,这么晚了,有什么事吗?"
"米米,我和你爸爸想去深圳看看你。"玛丽有些不好意思,"就是...我们没去过中国,也不知道你那边方不方便。"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,然后苏米的声音变得轻快起来:"当然方便!没问题爸妈,我来接你们,正好让你们看看深圳。"
"那太好了!"玛丽高兴地说,"我们买明天的机票。"
"行,你们把航班号发给我。我开车去机场接你们。"
挂了电话,玛丽和苏猜对视一眼。
"米米这孩子还是懂事的,"玛丽说,"就是可惜没娜娜那么有福气。"
"是啊,"苏猜叹了口气,"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打工,能有什么好日子过。"
第二天一大早,村里就传开了消息。
"听说苏猜两口子要去中国看女儿?"
"去看苏米干什么?她一个打工妹能有什么好看的?"
"就是啊,有那个钱,还不如留着去韩国看苏娜。那才叫享福呢!"
"苏米肯定是混得不好,不然为什么不回家探亲?肯定是没脸见人。"
村长的老婆摇着头说:"苏猜夫妇也是糊涂,去看一个打工妹有什么意思。应该去韩国看贵媳妇才对。"
面对这些议论,苏猜和玛丽也有些忐忑不安。他们提着简单的行李,坐上了去曼谷的班车。
"不管怎么说,米米也是我们的女儿。"玛丽小声对丈夫说,"我们不能厚此薄彼。"
"嗯,"苏猜点点头,"虽然她选择了艰难的路,但我们还是要支持她。"
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时,已经是晚上八点了。
苏猜和玛丽拖着行李箱,怯生生地走出海关。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机场,到处都是玻璃和钢筋,灯光亮得像白天一样。
"米米说她会开车来接我们,"玛丽四处张望,"她说在停车场等着。"
他们跟着指示牌走向停车场,刚一出门,就看到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停在路边。车窗摇下来,一个年轻女子探出头来:
"爸爸!妈妈!这里!"
苏猜和玛丽愣住了。那声音确实是苏米的,但是...
"米米?"玛丽不敢置信地走过去,"这...这是你的车?"
"上车再说。"苏米笑着下车帮他们拿行李,"路上车多,我们先回家。"
苏猜和玛丽坐进车里,摸着真皮座椅,闻着车内淡淡的香水味,心里五味杂陈。
而接下来的发现,更是让两位老人从前的认知彻底颠覆......
车子在深圳的夜色中穿行,苏猜和玛丽紧张地坐在后座,不敢乱动。
透过车窗,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: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,霓虹闪烁的广告牌,还有那些开着豪车的年轻人。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。
"米米,"玛丽小心翼翼地问,"这车...真的是你的?"
苏米从后视镜里看了看母亲:"是公司配给我的。我现在是区域经理,需要经常出差谈业务。"
"区域经理?"苏猜愣了,"那是什么职位?"
"就是管理华南地区几个城市的销售业务。"苏米说得很轻松,"我们公司做进出口贸易,主要是电子产品。"
05
半个小时后,车子停在了南山区一个高档小区门口。
苏米刷卡进入地下车库,然后带着父母坐电梯上楼。电梯里铺着地毯,墙壁是镜面的,连按钮都闪闪发光。
"18楼。"苏米按下按钮。
电梯门打开,苏米拿出钥匙开门:"爸妈,欢迎来到我的家。"
门一开,苏猜和玛丽就呆住了。
这是一套精装修的两室一厅,客厅宽敞明亮,落地窗外就是深圳的夜景。沙发是米色的真皮,茶几上摆着几本英文书籍,墙上挂着几幅简约的装饰画。
"米米,这...这都是你自己挣的?"玛丽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苏米淡然一笑:"三年了,从业务员做到现在,还算努力的结果吧。"
她带着父母参观房间。主卧室里有一张大床,床头柜上放着几本管理类的书籍。衣柜里整整齐齐地挂着各种职业套装,有深蓝的、灰色的、黑色的,每一套都熨烫得一丝不苟。
"这些衣服...都很贵吧?"玛丽摸着一套西装的面料。
"工作需要,"苏米说,"见客户要穿得正式一些。不过现在收入还行,买得起。"
次卧被改成了书房兼客房。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学习资料:《国际贸易实务》、《商务英语口语》、《管理心理学》...还有厚厚一摞的行业报告。
墙上贴着苏米的工作照和获奖证书。照片里的她穿着职业装,站在讲台上做汇报,神情自信专业。证书有"优秀员工"、"销售冠军"、"年度最佳区域经理"...
"女儿,你...你真的做到了区域经理?"苏猜看着墙上的证书,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。
"嗯,去年年底升的职。"苏米很平静,"公司觉得我的业绩还不错。"
他们走到厨房,苏米打开冰箱:"爸妈,你们饿了吧?我给你们做点夜宵。"
冰箱里食材丰富:新鲜的蔬菜、进口的牛肉、各种调料整齐地摆放着。冷冻室里还有她自己包的饺子,一看就是平时经常下厨。
"我学会做泰式料理了,"苏米一边洗菜一边说,"想家的时候就自己做点家乡菜。"
苏猜和玛丽坐在餐桌旁,看着女儿在现代化的厨房里忙碌。她动作熟练,很快就做好了几道菜:冬阴功汤、青木瓜沙拉、还有他们最爱吃的咖喱鸡。
"尝尝看,"苏米把菜端上桌,"味道可能不如妈妈做的正宗。"
玛丽夹了一口咖喱鸡,眼泪突然就掉下来了。
"妈妈,怎么了?"苏米紧张地问。
"没事,没事,"玛丽擦着眼泪,"就是...妈妈没想到,我们的米米这么有出息。"
苏猜也红了眼圈:"米米,爸爸对不起你。我们一直以为...以为你在这里过得很苦。"
苏米坐下来,握住父母的手:"爸妈,我知道你们担心我。刚开始确实很辛苦,住过地下室,加过通宵班。但是现在好了,一切都在慢慢变好。"
"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?"玛丽问,"为什么不让我们知道你这么成功?"
苏米沉默了一会儿:"我想证明给你们看,靠自己也能过得很好。"
06
第二天一早,苏米就开车带父母游览深圳。
"我们先去海边走走吧,"苏米说,"深圳湾公园很漂亮,可以看到对面的香港。"
车子沿着滨海大道行驶,苏猜和玛丽看着窗外一栋栋摩天大楼从眼前掠过。海风吹进车窗,带着咸咸的味道,让他们想起了家乡的海。
"这里好美,"玛丽感叹道,"比我们想象的要现代化多了。"
下午,苏米带他们去了CBD和科技园。看着那些忙碌的白领,听着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,父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。
"深圳很年轻,"苏米解释道,"这里的人都很拼,也给了像我这样的外来人机会。"
经过公司楼下时,几个穿着正装的年轻人主动向苏米打招呼:
"苏经理好!"
"苏经理,明天的会议资料我已经准备好了。"
"苏经理,周末愉快!"
苏猜和玛丽惊讶地看着这一切。他们的女儿在这里显然很受尊重。
晚上,苏米的老板陈总请父母吃饭。陈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,穿着得体,谈吐优雅。
"苏米是我们公司的宝贝,"陈总端起酒杯,"她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,但是特别能学,特别能吃苦。现在华南区的业绩一半都是她带来的。"
"过奖了,陈总。"苏米有些不好意思。
"没有过奖,"陈总认真地说,"她年薪已经40万人民币了,在我们行业里算是很不错的。而且公司正在考虑提拔她做副总,毕竟她还这么年轻,前途无量。"
苏猜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:"四...四十万?"
"是的,"陈总笑着说,"苏米很优秀,客户都很信任她。上个月她一个人就谈成了三笔大单,公司的提成奖励就有十几万。"
回到苏米家里,三个人都没有说话。
玛丽坐在沙发上,看着女儿在厨房里泡茶的身影,心情五味杂陈。
原来一直被他们"同情"的小女儿,活得如此精彩。
而他们却一直担心她过得不好,一直觉得她不如苏娜有福气。
"米米,"玛丽轻声说,"妈妈要向你道歉。"
"道歉什么?"苏米端着茶杯坐下来。
"我们一直小看了你,"苏猜接过话头,"一直觉得你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。"
"其实没有什么艰难不艰难的,"苏米平静地说,"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,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"
07
从深圳回到泰国已经是一周后的事了。
苏猜和玛丽坐在家里,回想着在深圳的那几天,心情格外复杂。他们原本以为去"安慰"受苦的小女儿,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个成功、独立、生活精彩的苏米。
"谁能想到呢,"玛丽翻看着在深圳拍的照片,"我们的米米居然混得这么好。"
"是啊,"苏猜点点头,"四十万人民币,换算成泰铢得有两百多万呢。比我们卖水果一年挣的还多。"
"那现在去韩国看娜娜,你怎么想?"玛丽问。
苏猜想了想:"既然都决定了,还是要去的。娜娜嫁得好,我们也要去看看。"
当天晚上,玛丽给苏娜打了电话。
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,苏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匆忙:"妈妈?怎么了?"
"娜娜,我们刚从深圳回来,现在想去首尔看看你。"玛丽开心地说,"我们已经攒够了去韩国的钱。"
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了几秒钟。
"现在...现在不太方便..."苏娜的声音明显紧张起来。
"为什么不方便?"玛丽有些不解,"我们就住几天,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。"
"不是的妈妈,"苏娜赶紧解释,"是老公最近工作特别忙,经常要加班到很晚。而且我们刚搬了新家,还没有完全收拾好,到处都是箱子..."
"搬新家?"玛丽更加高兴了,"那更要去看看了!娜娜,你们买的房子大吗?"
"挺...挺大的,"苏娜结结巴巴地说,"就是现在真的很乱,不适合接待客人。"
苏猜在旁边听到了,接过电话:"娜娜,爸爸妈妈想你了。而且机票我们都买好了,明天就出发。"
"什么?明天?"苏娜的声音更加慌张,"爸爸,你们怎么不提前说呢?"
"我们想给你个惊喜啊,"苏猜笑着说,"就像去看米米一样。"
"去看米米?"苏娜愣了一下,"你们去深圳了?"
"是啊,米米现在过得很好呢,"玛丽在旁边补充,"她是区域经理,年薪四十万人民币,公司还要提拔她做副总..."
电话那头又沉默了。
过了一会儿,苏娜才勉强开口:"那...那行吧,你们来吧。我去机场接你们。"
"娜娜,你声音怎么了?感冒了吗?"玛丽关心地问。
"没有,就是有点累,"苏娜说,"你们把航班信息发给我,我会去接你们的。"
挂了电话,苏娜的声音里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勉强。
苏猜和玛丽对视了一眼。
"娜娜好像不太高兴我们去,"玛丽有些担心。
"可能真的是搬家太忙了吧,"苏猜说,"毕竟韩国人工作压力大,我们理解理解。"
他们开始收拾行李,心里既期待又忐忑。
在深圳见识了苏米的成功之后,他们更加好奇苏娜在首尔的"上流生活"会是什么样子。
08
仁川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里,苏猜和玛丽焦急地寻找着苏娜的身影。
他们记忆中的苏娜应该是那个照片里光鲜亮丽的样子:精致的妆容,时髦的衣服,甜美的笑容。
但是当一个瘦削的身影怯生生地向他们走来时,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就是自己的大女儿。
"爸爸,妈妈..."苏娜的声音很小,脸色苍白憔悴,原本圆润的脸颊已经深深凹陷下去。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羽绒服,脚上是一双磨损严重的运动鞋。
"娜娜?"玛丽不敢置信地走上前,"你...你怎么瘦成这样?"
"韩国人都很朴素,不喜欢张扬,"苏娜勉强笑了笑,"而且冬天太冷了,人容易瘦。"
她帮父母拿行李,玛丽注意到女儿的手上满是冻疮,指甲也咬得很短。
"娜娜,你的手..."
"没事的妈妈,韩国冬天就是这样。"苏娜赶紧把手缩进袖子里,"我们快走吧,外面太冷了。"
他们坐上了地铁。苏娜没有开车来,也没有打车,而是买了最便宜的地铁票。
"志勋今天要上班,所以没来接你们,"苏娜解释道,"他工作很忙的。"
地铁开了一个多小时,最后停在了一个偏远的站点。出了地铁,又走了十几分钟,终于到了苏娜所说的"家"。
那是一栋老旧的住宅楼,外墙斑驳,楼道里弥漫着潮湿霉味。苏娜带着他们走到地下室,掏出钥匙开门。
"这就是我们家,"苏娜说,"有点小,但是很温馨。"
苏猜和玛丽走进去,彻底愣住了。
这是一间不到30平米的半地下室,天花板很低,只有一扇小窗户,还被铁栅栏挡着。屋里潮湿阴暗,墙角甚至长着绿色的霉斑。
一张双人床占了房间的一半空间,旁边放着一个小电视和一个迷你冰箱。厨房只是墙角的一个洗手池和一个电磁炉。
"娜娜,你们就住在这里?"玛丽的声音都颤抖了。
"韩国房价很贵的,"苏娜低着头说,"我们刚结婚,先住这里过渡一下。"
就在这时,门被粗暴地推开了。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,身材矮胖,头发稀疏,满身酒味。
"回来了?"他用韩语对苏娜说了几句,语气很不耐烦。
"这是我老公朴志勋,"苏娜赶紧用泰语介绍,然后又用生硬的韩语和朴志勋说话。
朴志勋看了看苏猜和玛丽,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,然后躺在床上看电视,再也没有理会他们。
"志勋工作累了,"苏娜小声解释,"他在建筑工地上班。"
玛丽想起苏娜之前说的"老公是成功的商人",心里更加困惑。
晚上,苏娜要去上班。
"你还要上班?"苏猜问。
"在便利店打工,"苏娜穿上工作服,"晚班,从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。"
"十二个小时?"玛丽心疼地问。
"韩国都是这样的,"苏娜说,"工资不高,一个月一百万韩元,但是能帮补家用。"
"那志勋呢?他不工作吗?"
苏娜犹豫了一下:"他...他最近在找工作。而且我赚的钱要给婆婆一些,韩国的传统。"
说完她匆匆出门了。
朴志勋在床上翻了个身,继续看电视,完全不关心岳父岳母的感受。
苏猜和玛丽坐在那张小沙发上,看着这个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,闻着霉味和酒味混合的空气,心情沉重得像压了一块大石头。
这就是他们一直羡慕的"韩国贵太太"生活?
这就是那个在照片里光鲜亮丽、让全村人都羡慕的苏娜的真实生活?
玛丽偷偷擦了擦眼泪。她想起在深圳时苏米的温馨小家,想起女儿自信的笑容和同事们尊敬的称呼,再看看眼前这一切...
对比是如此强烈,现实是如此残酷。
09
从首尔回到泰国的那个晚上,苏猜和玛丽彻夜未眠。
他们想起苏娜那双满是冻疮的手,想起那个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,想起朴志勋冷漠的眼神,心如刀绞。
"我们错了,"玛丽哭着说,"我们大错特错了。"
"都是我们害的娜娜,"苏猜自责地捶着胸口,"如果不是我们一直催她嫁人,她也不会..."
第二天一早,玛丽就给苏米打了电话。
"米米,求求你帮帮你姐姐,"玛丽在电话里哭得说不出话来,"她在韩国过得太苦了,妈妈对不起她,也对不起你..."
电话那头,苏米沉默了很久。
"妈妈,你详细跟我说说姐姐的情况。"
听完父母的叙述,苏米二话不说:"我马上想办法,一定把姐姐接回来。"
苏米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资源和人脉。她联系了公司的法务部门,咨询了移民律师,甚至动用了自己的积蓄为苏娜办理各种手续。
两个月后,苏娜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。
深圳宝安机场,苏米早早就等在了出口。看到憔悴的姐姐拖着简单的行李箱走出来,她的眼泪瞬间模糊了视线。
"姐..."苏米冲上去抱住苏娜。
苏娜在妹妹怀里放声大哭:"米米,对不起,我...我一直瞧不起你,觉得你选择了错误的路..."
"姐,过去的都过去了,"苏米轻抚着姐姐的背,"我们一起努力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"
苏米把苏娜安排在自己家里,细心地照顾她。她发现苏娜不仅身体虚弱,精神也受到了很大创伤。
"姐,你会中文,又有海外经历,这些都是优势,"苏米鼓励道,"我来帮你找工作。"
很快,苏米通过自己的人脉,为苏娜在一家贸易公司找到了韩语翻译的工作。虽然起薪不高,但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。
村里的议论彻底反转了。
"你们听说了吗?苏米把她姐姐从韩国接回来了!"
"听说苏娜在韩国过得很苦,还是苏米有出息,有钱有能力帮助家人。"
"苏米才是真正的好女儿!有本事,还有情义!"
"我们以前真是看错了,还是靠自己打拼的好啊。"
村长在村民大会上说:"大家以后不要再盲目羡慕什么嫁到国外,看看人家苏米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,这才是真本事!"
苏娜在深圳慢慢恢复了元气。工作稳定下来后,她也开始学习新的技能,进修商务英语,考取了各种职业证书。
"米米,你知道吗?"有一天,苏娜认真地对妹妹说,"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独立和自由。在韩国的那三年,我以为嫁个人就能过好日子,其实我什么都不是。"
"姐,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弯路才能成长,"苏米说,"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都在正确的路上。"
一年后,苏娜也在深圳站稳了脚跟。她从翻译做到了项目经理,收入已经能够完全养活自己。
这天,姐妹俩坐在苏米家的阳台上,看着深圳的夜景。
"米米,我想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,"苏娜说,"他们为了我们操心了一辈子。"
"我也是这样想的,"苏米笑了,"我们一起努力,在深圳给他们买套房子怎么样?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城市生活。"
"好!"苏娜握住妹妹的手,"我们一起攒钱,一起奋斗!"
半年后,当苏猜和玛丽接到女儿们的电话,说要为他们在深圳买房时,两位老人都哭了。
"我们的两个女儿,"玛丽擦着眼泪,"都是好女儿。"
搬进深圳新家的那天,苏猜站在阳台上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,感慨万千:"谁能想到,我们两个种椰子的农民,也能在这样的大城市有个家。"
"这都是女儿们的功劳,"玛丽说,"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,也给了我们幸福。"
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房间,苏娜和苏米相视而笑。
她们明白,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嫁给谁,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富明证券-114配资查询-免费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